SEARCH.
封面圖片
紐西蘭葡萄酒:產區介紹

馬爾堡MARLBOROUGH

位於南島東北方的馬爾堡(Marlborough)是紐西蘭種植面積最大的葡萄酒產區。它佔據了全國總種植面積約70%,其中超過80%用來種植白蘇維濃,其次是約佔種植面積10%的黑皮諾。1980年代,紐西蘭因「馬爾堡 白蘇維濃」躍上了國際舞台;它不僅驚艷了全球眾多葡萄酒專家與大師們,更席捲了世界各大葡萄酒賽事中無數的冠軍獎座與殊榮。然而,如今的馬爾堡除了擁有盡人皆知的白蘇維濃以外,皮諾家族成員(黑皮諾、灰皮諾)與其他品種的表現亦是越發精彩。

 
馬爾堡最早在1873年就已有葡萄樹種植,當時葡萄酒釀製絕大多數為自用或用於宗教儀式。若論「商業模式」最多也不過就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例如:大衛·赫德(David Herd) 先生19世紀時就是用自己釀的葡萄酒支付家中孩子的醫藥費。雖然在歷史的進程中都陸續有新酒莊、新葡萄園興起或創立,但是馬爾堡直至1973年才正式開始種有商業經濟規模的葡萄園。如今葡萄栽種和葡萄酒釀製更成為了此地最重要的產業之一,2020年它為馬爾堡貢獻了$5.71億(約$114億台幣)經濟產值,約等同於當地總經濟產值的18%。
 
北有地勢高聳的李奇蒙山脈(Richmond Range)作為屏障、南有相對平坦的維德丘陵(Wither Hill)作為依靠,馬爾堡三面環山的地形能有效阻擋潮濕的東北風、冰冷刺骨的東南風、極端雨量的侵襲以及強風的破壞。這地被視為是紐西蘭陽光最充足且最乾燥的產區之一,轄下次產區-懷勞谷(Wairau Valley)更被毛利人稱作是“天空中的雲朵都破了個洞之地(Kei puta te Wairau)”。
 
馬爾堡土壤主結構源自古老的冰川時期,平原地區深層土壤中多為排水性極佳的石塊,表層土以沖積礫石與砂石為主。山腰與腳坡地帶表層土則富含黏質壤土。轄下三座主要次產區分別為:懷勞谷、南方谷地(Southern Valleys)及阿瓦帖谷地(Awatere Valley)。
(圖檔來源: New Zealand Winegrowers)
〖懷勞谷|Wairau Valley〗
為懷勞河(Wairau River)古河床沖積平原。土質多有礫石、砂石、沖積壤土,越往北邊(靠近河畔地帶)的礫石比例越高;此外,不同地塊的結構會因著流域、河流地勢走向等因素產生了細節上的差異,進而造就出多元多樣的微型風土環境。整座次產區東西總長約為30~40公里,內陸山區相對寒涼、乾燥,沿海地帶則較為溫暖且多海風。
 
懷勞谷佔據了馬爾堡45%的種植面積,在三座次產區中佔比最高。相較於其他兩座次產區,懷勞谷氣候最溫暖且陽光充沛;之所以馬爾堡白蘇維濃的風味最為濃郁飽滿,香氣多有熟甜的熱帶水果如:紅心芭樂、百香果、葡萄柚,以及其招牌式“熟透了的甜椒”氣息。若想體驗「懷勞谷 白蘇維濃」特色,不妨找尋一瓶酒標上標有“Wairau Valley”字樣的馬爾堡白蘇維濃(意指這款白葡萄酒的原料只產自於懷勞谷)。如想深入探索微型風土環境細節,建議可以同時對比來自不同“Single Vineyard(單一莊園)”的眾多酒款們。
 
〖南方谷地|Southern Valley〗
南方谷地佔據了馬爾堡25%的種植面積,在三座次產區中佔比最低且均溫和濕度皆低於北邊的懷勞谷。地形主要是由多座向北腳坡組成(如:Omaka、Fairhall、Brancott、Ben Morvan、Waihopai),土壤結構由特別適合種植黑皮諾及芳香型葡萄品種的黏質壤土與黃土所組成。「南方谷地 黑皮諾」多半酒體馥郁、單寧豐盈細緻、口感柔和圓滑、果酸豐沛卻內斂,香氣多帶有熟櫻桃、紅肉李、紅色漿果(如:蔓越梅)。
 
若要進一步探究黑皮諾在細節上的差異性,從擁有不同生長環境的“Single Vineyard(單一莊園)”酒款中可一探究竟。廣義而論,單一莊園黑皮諾在層次及複雜度方面會比初階版更勝一籌,尤其在非果香面向(如:風乾香草料、綜合辛香料、菌菇、木質、大地森林)是特別顯著。
 
〖阿瓦帖谷地|Awatere Valley〗
阿瓦帖谷地佔據了馬爾堡30%的種植面積,且是馬爾堡最南端、均溫最寒涼、氣候最乾燥、最多風的次產區。地貌主要為河階地形,地質結構則以沖擊礫石、風化壤土、雜砂岩等排水性極佳的土質為主。除了青芭樂、葡萄柚皮、青草、蘆筍等清新的香氣以外,此地出產的白蘇維濃會帶有因著冷涼氣候所賦予“新鮮帶甜的青椒”氣息。